活动地点:北京大学承泽园
参加人员:拟加入中国低空经济百人会的企业(包括无人机企业、低空飞行平台企业、地理信息企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企业等)及用户单位代表(包括物流、应急救援等)
过去的一年,被称为低空经济“元年”,全国两会将“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去年低空经济领域已披露投融资事件达139起,融资金额达321.04亿元。
进入2025年,我国对低空经济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司,负责拟订并组织实施低空经济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据中国民航局预测,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
目前,各地已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加快布局低空经济发展,江苏、广东、安徽等地加快低空经济产业高地建设,初步形成覆盖研发、制造、运管全流程的低空经济产业链条,其他各地也在积极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园区,打造产业集群。
电池技术、自动驾驶、通信等技术的不断突破,为低空经济“起飞”提供强劲动力。固态电池技术的突破将显著延长飞行器的续航里程,提升其性能和可靠性;AI驱动的自主飞行技术将大大提高飞行的安全性和效率;无人机集群作业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提升低空经济的运营效率。
低空经济将与文旅、体育等产业进一步融合,空中观光、飞行赛事等需求将有大幅跃升。同时,低空+农业、低空+物流、低空+应急救援等融合场景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进一步激发市场需求。
此外,随着低空空域各项改革措施的实施和城市空中交通示范城市的确定,各类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将在国家有关政策支持下快速推进。通用机场审批流程将进一步简化,建设布局更加合理;新型起降设施规划建设进度将进一步加快;以智能网联为代表的低空信息基础设施将更加完善。
低空经济作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新蓝海,正通过“天空数字化”这一革命性理念,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构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城市治理到乡村振兴,从物流配送到应急救援,无一不展现出其强大的赋能效应,有望成为驱动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制度法规方面,顶层设计还不系统全面,政策制度还需要完善。特别是与无人机等新兴业态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容易出现法律空白和灰色地带
技术创新方面,尽管近年来低空飞行器发展迎来了一系列技术拐点,但我国关键核心技术遭遇的壁垒仍相对较多,低空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很多技术难题仍是低空经济发展的痛点,急需加快技术迭代、突破技术瓶颈。
标准规范方面,各省市发布的产业规划与低空空域管制、空中交通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等缺乏同步性,各自建设的飞行服务保障系统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无法实现数据交互和统一运营。
安全建设方面,随着无人机等“低慢小”的迅猛发展,“看不见、叫不到、管不住”的现象日益突出。无人机“黑飞”事件频发,给航空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因此,低空飞行器的运营和管理需要高效、智能的平台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