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已步入深水领域,进程已超越了以往单纯聚焦于管理信息化的范畴,转型重心更多地落在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质量与效率上——致力于通过数字化转型使设备运行更加高效、稳定,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创造价值的能力。
在张成刚看来,能源企业在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最大的难点可以归结为“散、断、离”三个方面:
“散”,在构建的天枢一号系统以及与之相连的储能设备和储能路由器上。为了将这些系统应用于不同场景,如电源、开关以及家电等负荷侧内容,需要与众多小型、分散的企业进行对接。这些企业往往拥有各自的通信协议,因此,首要难题便是如何将这些不同的通信协议整合到能量路由器、平台以及天枢一号系统中。这一过程不仅复杂,而且耗时耗力。
“断”,在满足用户用电需求时,由于数据缺失或采集不准确、数据量不足等问题,导致能源供应与用户需求之间的动态平衡无法实现完美互动。这种数据的不完整性可能导致能源浪费,影响整体运营效率。因此,如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实现能源供应与需求的精准匹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离”,在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的过程中,尚不能完全提升用户的体验感。尽管已经努力通过互动等方式来优化用户体验,但仍有提升空间。如何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用户满意度,是数字化转型中的另一大痛点。
为了解决“散、断、离”问题,就需要一个更加强大的平台来支撑业务应用,同时提升储能路由器的兼容性,使其能够接入更多协议的设备;需要通过应用创新来重构商业模式,打造一个以能源服务为核心的绿色能源供应商全新生态体系和业务体系。
首先,智能化技术在新能源设备自身的业务特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极大地提升了设备的运行效率与价值创造能力。传统意义上,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已经让新能源设备,如风电和光伏设施,在有限的功率条件下实现了最大程度的发电。这种技术的应用,使得新能源设备能够以最优化的方式运行,从而在经济效益上达到最佳状态。
其次,智能化技术另一个重要的创新方向在于,如何为客户提供可量化、可定制化的能源服务解决方案。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因为不同的企业拥有不同的负荷需求,而新能源的响应模式也各不相同。面对这一挑战,智能化技术正在探索构建一个新能源的大集群智慧场站,以集群式模式来满足所有终端用户的能源需求。在智慧场站中,智能化技术将提供可定制化、可复制、可推广的能源服务,类似于家电下乡的服务方式,让用户能够便捷地获取所需的能源。
AI技术及智能化软件厂商,更加关注整体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是关键。特别是能源这样的关键领域,AI技术必须深入到产业端,真正服务于设备,让设备具备“说话”的能力,能够实时反馈其运行状态和潜在问题,让光伏板或风机更大限度地运转,更有效地吸收光能并转化为电能。
过程中,每一个建筑、每一个企业都将成为一个独立的“发电”单元,传统的大型电源将逐渐转变为辅助和支撑角色,而绿色电源则将成为用电的核心。这种转变将深刻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作业模式,让每个人都能通过绿电的使用,感受到全新的商业模式带来的便利和高效。
具体到办公场景,张成刚认为,绿色、低碳的移动办公设备必将朝着小巧、便捷、智慧化的方向发展。它们将摆脱传统键盘的束缚,更多地采用触屏、手写甚至脑机结合等交互方式,让操作更加直观、自然。想象一下,只需轻轻一滑、一写,或者通过思维与电脑进行对话,就能完成各种业务处理,这无疑将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针对目前火热的Deepseek等AI技术,这款华硕破晓6 Pro支持AI计算、AI降噪等功能在保证效率的同时还提供了一种新的工作方式。借助华硕破晓6 Pro的AI ExpertMeet智能商务平台,可以通过语音识别和自动学习功能,帮助完成日常的会议记录、数据整理等任务,非常方便。另外值得称赞的是这款机器的超长续航,配备了63Whr大容量快充电池,支持约20小时的持久续航,仅49分钟就能电60%,离电使用的零碎时间也能迅速充电,长途商旅也有保障很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