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11北京·首钢园 第二十届中国IDC产业年度大典即将隆重召开

中国的智算中心建设真的过剩了嘛?

中国智算中心到底国产化芯片比例有多大?效果怎么样?

如何重新定义中国智算中心资产价值?

智算中心训练大模型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中国大批芯片服务器企业发布“超节点”意味着什么?

长期看,绿电直供/绿电直连对数据中心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中国智算中心建设逻辑到底发生了哪些本质变化?

1000+中国智算中心项目目前什么进展?

2025年以来哪几个省份的智算中心建设最快?

国产GPU折旧多少年?

……

P_003

P_004

进入2025年,全球算力产业格局出现了惊人变革,其底层长期的变化需求已经远超当前的产业发展进程供给结构与供给质量,当前中国智算中心项目已经超过1050个(截至2025年10月30日,IDC圈不完全统计)。

同时,中国大模型能力亦呈现了全面释放态势,中国在多模态、开源(超越美国世界第一)、推理等多个维度算力都呈现了显著的爆发趋势,其中,字节跳动(豆包大模型)最近报告显示,其用于AI推理的日均Token使用量在9月份已激增至30万亿以上,仅次于美国谷歌Gemini同期的43万亿。

其背后的更深层次逻辑是,不同大模型和场景调用的Token量直接决定了对智能算力的需求量级。也就是说,从算力需求角度来看,不同的AI应用需求和大模型调用需求,对算力需求差异巨大。

据权威机构预测,如果普通Chatbot类AI工具(文字对话窗口类)对算力需求为1x,那图像生成类相当于10x(10倍),长思考模型相当于100x,视频生成模型大概3000x,Deep Research类相当于10万倍,而AI Agent正处于爆发前夜,智算需求更是不可估量。

P_005

但是算力产业投资周期存在一种天然的认知鸿沟,也就是硬件基建的时间错配算力产业与互联网的本质差异在于基础设施属性——AI依赖硬件而非软件迭代。这种特性导致产业呈现独特的超长周期投资逻辑。当前市场质疑“应用不足却撬动万亿投资”的现象,其实源于对硬件开发周期的认知盲区。

从芯片设计、供应链组织到数据中心部署,完整往往需3-5年。如GPT-5训练所用的Hopper架构,正面临大规模云厂商争夺Blackwell、Rubin产能,而这批产能要到2026-2027年才能大规模交付,因此基于这些算力训练的模型可能要到2028-2030年才会问世。

所以很多超大规模云厂商深谙这样的道理:不提前锁定算力,三年后就失去竞争席位。这解释了为何单笔订单动辄数百上千亿美元——这是为未来5年模型迭代预留的战略资源。这也是北美为什么9月和10月至今,用于资助AI数据中心支出的借贷呈现爆炸式增长,2025年的数据中心投资出现跳涨的真实逻辑:

P_006

中国市场的情况,我们从2025年7-10月算力招投标市场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招投标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在统计的共64个招标中项目中,总预算规模达105.64亿元,平均单项目预算1676.76万元;已中标项目43个,总金额104.58亿元,平均中标金额2432.03万元,显示出市场活跃度与资金集中度的双重提升。从项目规模分布看,呈现明显的"哑铃型"结构特征。

招标项目中,1亿元以上大型项目占比45.2%(29个),其中5亿元以上超大型项目4个,包括海南州人工智能绿色算力中心(12.86亿元)、塔城托里县国元智算中心(9亿元)等标志性工程。中标项目中,亿元级项目占比53.5%(23个),5亿元以上项目7个,最高为中国人保西部数据中心(13.12亿元)。这种规模分化反映出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正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超大型智算中心成为产业投资主战场。

P_007

中国算力产业生态的底层变革重塑已迫在眉睫,企业唯有打破传统的认知、技术以及商业模式等多重边界,方能在未来十年新一轮产业爆发中获得生存空间,和更大规模的增长机会,这一点对于中国IDC产业来说尤为重要。

正是在这样的契机下,第二十届中国IDC产业年度大典IDCC2025)暨数字基础设施科技展(DITExpo)将于12月10日到11日在北京首钢园正式召开,届时将有超过15场平行论坛同期举行,包括DIFGC全球数字基础设施合作发展北京论坛、2025算力产业生态高质量发展大会、万卡AI集群建设论坛、算力国产化论坛、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论坛、智慧医疗论坛、算电协同发展论坛、Green AI Infra论坛、自主可信计算创新论坛、数据中心她力量-科技青年女性论坛、智能体赋能产业创新发展论坛、智算中心产业创新与资本论坛(定邀论坛)、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数据中心委员会2025年度全体工作会议、重塑能效·智领未来——数据中心低碳发展专场、AI时代供配电革命——高密度算力电力架构创新专场、智算基石·构筑未来——泰豪数据中心全周期能力革新论坛。

欢迎各位产业同仁共同参与,与35000+算力产业从业者、5000+企业高管、500+重磅嘉宾,共同探讨智算中心、AI infra、液冷、算电协同,到智慧医疗、可持续发展等诸多话题共同推动中国算力产业的未来路径。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