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云报道原创。
当算力网络进入爆发式增长周期,数据要素价值释放迈入深水区,数字化应用已从“单点赋能”升级为“全域渗透”。
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实现跨层级数据秒级流转、医疗影像跨院协同诊断打破地域壁垒、工业互联网通过算力调度实现柔性生产、智慧交通依托实时数据闭环完成车路协同,数字经济的核心驱动力正从“资源整合”转向“信任重构”,数字化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经济的每一个角落。
然而,在数字化提速的背后,行业发展与安全信任的失衡问题日益凸显:数据泄露事件频发、算力资源分散低效、合规成本高昂,成为制约行业进阶的核心阻碍。破解安全信任困局,以“芯云一体”超融合架构重构智能时代的技术根基,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大难题待解 数字信任困局与破局呼唤
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数据安全、算力协同、合规适配的矛盾愈发尖锐,传统解决方案难以兼顾安全、性能与成本,“补丁式安全”“分散式算力”“被动式合规”已无法适配新时代需求,行业亟需底层逻辑创新的突破性技术路径。
在医疗、金融、政务等关键领域,高敏数据的跨域流通需求与日俱增,但安全防护能力却难以同步跟进。
近年来,医疗数据泄露、金融信息被盗等事件频发,不仅损害了用户权益,更动摇了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信任基础。
传统“边界防护+事后补救”的安全模式,难以应对复杂网络环境下的主动性攻击,更无法解决数据“可用不可见”的核心诉求,数据安全已成为制约数字要素流通的首要瓶颈。
同时,随着算力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云计算、边缘计算、高性能计算等多种算力形态并存,但不同区域、不同架构的算力资源分散部署,形成了大量“算力孤岛”。数据与算力错配导致资源利用率低下,部分场景算力闲置与算力短缺现象并存,严重制约了创新效率。
随着《网络安全法》等法律的修订更新,明确了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要求,国家对于数据安全的监管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然而,不同行业的合规标准存在差异,公安、纪检监察、卫健等领域对数据安全的特殊要求,进一步增加了数据合规难度。
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源用于加密技术部署、安全审计、资质认证等工作,但传统解决方案往往存在合规不全面、技术与政策适配性不足、合规成本高昂等问题,难以满足全流程合规需求。
由此可见,关键行业对“原生安全”的需求进一步升级,不仅要求实现数据与算力的安全防护,还追求极简部署、智能运维的综合价值。传统“先建设、后安全”的模式,往往导致安全与业务“两张皮”,既影响系统性能,又无法提供全链路安全保障,已无法适配智能时代场景多样化需求。
事实上,导致数字信任困局的根本在于安全与发展的失衡。传统架构要么以牺牲性能换取安全,要么以忽视安全追求效率,无法实现“安全可信、高效协同、低成本适配”的动态平衡。
智能时代呼唤一种从硬件根脉出发的创新方案,让安全成为算力的原生属性,让协同成为架构的内在能力。

芯云一体全栈可信重塑超融合底层逻辑
面对数字信任困局,曙光云依托自身在可信计算、国产芯片、云计算等领域的技术积累,摒弃传统“事后加安全”的模式,创新提出“芯云一体”超融合架构。
该架构以立体密算体系为核心,深度融合国产硬件与云平台能力,构建“生来安全+极简高效”的底层逻辑,实现安全与性能的深度统一,成为破解行业困局的关键路径。
曙光云超融合架构以国产X86 CPU为硬件根基,融合CPU密码技术,实现计算、存储、网络全域可信基础架构环境,构建从硬件到应用的全链路内生安全体系。
CPU内置安全处理器可信平台控制模块(TPCM)作为“信任根”,先于系统启动并主动对硬件、固件、操作系统及应用程序进行逐级度量与验证,从源头保障计算环境的纯净可信。
超融合平台深度融合立体密算体系,构建计算密态化、网络可信化、存储加密化的三维防护矩阵。
在计算层面,通过可信执行环境(TEE)实现任务隔离与加密计算;在网络层面,采用国密算法加密传输与可信身份认证,保障跨域数据传输安全;在存储层面,结合分级加密与分布式密钥管理,确保静态数据的机密性与完整性。
这种“硬件可信+全链路加密”的内生安全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安全防护的被动局面,实现了“治未病”的主动免疫。
以曙光云超融合一体机为例,其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性能的大幅提升,采用分布式全局缓存引擎、卷聚合、条带化等性能优化技术,搭配DDR5 5600高频内存与高速SSD缓存盘,显著提升了存储I/O性能与并发处理能力。
针对不同业务场景的算力需求,一体机支持云计算、边缘计算、高性能计算等异构算力的统一纳管与动态调度,打破“算力孤岛”,实现资源的精准匹配与高效利用。

一体机秉持“极简部署、智能运维”的设计理念,实现从硬件到软件、从固件到应用的全链自主可控,完全适配国产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生态体系,并全面支持国密算法,可实现国密算法的统一调度与弹性分配,满足关键行业对密码安全的严苛要求。
针对VMware等国外虚拟化平台的替代需求,一体机还提供平滑、高效的国产化解决方案。通过软硬件一体交付与兼容性优化,可大幅降低替换复杂度与总体拥有成本(TCO),确保核心业务系统的平稳迁移,能够满足政务、金融、医疗等关键领域的合规要求,为核心系统建设提供可靠支撑。
为进一步降低建设难度提升部署效率,一体机支持“开箱即云、一键上云”,无需复杂的部署配置,统一的管理平台集成了监控大屏、告警管理、工单管理、计量计费等功能,可实现计算、存储、网络、安全、备份等云资源的一体化管理,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面对国产信创趋势,曙光云超融合架构深度参与信创生态建设,从硬件层面的国产CPU等核心部件,到软件层面的国产操作系统、云平台、安全软件,再到应用层面的行业解决方案,架构实现了全环节自主可控,满足关键行业合规要求。
此外,曙光云还联合产学研用各方力量,参与立体密算体系的标准制定与生态建设,推动形成“自主技术+开放生态+可信协同”的产业格局。这种全链信创适配能力,不仅满足了关键行业对自主可控的核心要求,更为信创产业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了成熟的技术路径。
全场景价值落地赋能多行业智能化跃迁
以场景应用推动技术开发,用场景验证反哺技术突破,形成良性循环,技术创新动能便会持续释放。
曙光云“芯云一体”超融合架构已从技术理论走向实践应用,在政务、金融、企业、医疗、交通、能源、教育等多个关键领域落地生根,通过技术与场景的深度融合,成为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支撑。
目前,曙光云已服务超过2000个行业客户,以安全可靠、自主可控的云基础架构,持续助力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在政务领域,曙光云支撑了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系统,实现了政务数据的安全共享与高效协同。“一网通办”系统依托曙光云超融合架构的内生安全能力,构建了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共享平台,在保障公民隐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了社保、医保、公积金等政务服务的“一站式”办理,大幅提升了政务服务的响应速度与协同效率,让市民办事“少跑路、多上网”。
曙光云超融合架构的全栈可信合规能力,满足了政务数据分级分类保护的要求,通过数据加密存储、可信身份认证、操作全程追溯等功能,确保政务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与不可否认性。
同时,极简部署与智能运维特性,降低了政务云的建设与管理成本,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了高效、安全、可控的技术底座。
在金融领域,曙光云为某证券核心交易系统提供了高可用承载服务。证券核心交易系统对稳定性与安全性要求极高,超融合架构通过全冗余设计、数据多副本保护、故障自动切换等机制,确保了交易系统稳定运行,同时依托内生安全能力,防范了交易数据泄露与篡改风险。
针对企业普遍面临的国产化替换需求,曙光云提供了平滑的国产化替代方案。某国资云通过部署曙光云超融合一体机,实现了协同办公统一应用平台的国产化迁移,不仅降低了总体拥有成本,还提升了系统的安全可控性。
在医疗领域,北京、重庆等地的三甲医院采用了曙光云超融合架构,为HIS、PACS等核心医疗系统提供安全支撑。
PACS系统存储了大量医学影像数据,一体机通过存储加密、访问权限管控、操作全程审计等功能,确保了医学数据的安全存储与合规使用。
在交通领域,广东、上海等多地的ETC收费系统,以及轨道交通集团的智能调度平台依托曙光云超融合一体机实现了安全高效运行。
交通收费系统通常面临高并发交易与敏感信息保护的双重需求,超融合架构通过高性能密码算力资源池与端到端加密传输技术,确保了每笔交易的安全可信与快速处理。
在能源领域,某大型能源集团智慧电厂采用曙光云超融合架构,通过异构算力协同与高性能计算能力,实现了电网运行状态的实时分析与智能调度,提升了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与效率。
智能时代的核心命题,是构建“安全可信、高效协同、可持续发展”的数字生态。从政务服务到金融服务、从医疗诊疗到交通调度、从能源运维到校园管理,曙光云“芯云一体”超融合架构以全场景适配能力,凭借“内生安全+全栈可信+极简高效”的技术范式,破解了数字安全与行业发展的失衡难题,为数字时代的安全可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数字化潮流不可逆转,安全可信成为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前提,自主可控是国家安全的战略要求。随着曙光云立体密算体系的即将发布,其以底层技术创新为核心,打破传统技术壁垒,释放数据与算力的核心价值,为数字世界的持续开放筑牢安全可信的底层底座,共建万物互联、可信协同的智能新世界。
【关于科技云报道】
专注于原创的企业级内容行家——科技云报道。成立于2015年,是前沿企业级IT领域Top10媒体。获工信部权威认可,可信云、数博会、国家网安周与全球云计算等大型活动的官方指定传播媒体之一。深入原创报道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模型、网络安全、大数据、区块链等企业级科技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