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磨一剑,航天智云到底是朵什么云?

科技云报道原创。

在传统产业上云成为常态的当下,中国主流的云计算公司已经在企业级市场“厉兵秣马”。然而,随着新基建政策和国产化趋势的推进,一支略显神秘的IT基础设施“国家队”正在悄然登场,向着云计算市场的头部阵营大步挺进。

 

这家网络信息领域的“新贵”,正是航天科工网络信息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网信”)。据悉,航天网信筹备于2017年,正式注册成立于2019年,隶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院,负责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总体设计网络信息产业板块,致力于为集团业务提供数字化新底盘。

 

对于外界而言,军工企业因承载着国家安全使命,天然具有一丝神秘色彩。那么,经过四年的发展,航天网信如今走到了什么阶段,又取得了哪些成绩呢?

 

在2020年全球云计算大会上,科技云报道专访航天网信董事长王宁,针对航天网信的发展规划、重点产品、生态构建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揭开了这支“国家队”的面纱。

 

图:航天网信董事长王宁

 

航天智云:“军工品质”的云数智一体化平台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其产业遍布防务、医疗、制造、政务等多个领域。近年来,在数字化汹涌的浪潮下,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同样面临着大规模数字化转型和升级的挑战。如何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支撑各个业务版块,成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关键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集团内部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急先锋”,主攻IT基础设施建设的航天网信诞生了。

 

在王宁看来,航天网信有其自身的使命:一是解决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内部的数字化转型问题;二是在集团内部“先行先试”后,将经过验证的数字化能力输出给广大的政企用户。

 

最终目标是为政府、企业、军队提供具有航天特色、安全可靠、品质卓越的信息技术服务,在产业治理、信息治理、国家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发挥主力军作用。

 

2016年,尚处在萌芽期的航天网信,开始瞄向下一代互联网技术,集中攻克IT基础设施的核心技术,并率先提出了“五层两域”全新技术架构。在此架构上,航天网信构建出了其核心产品“航天智云”的雏形。

 

所谓“五层两域”,其中“五层”是数据解析层、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层、网间网平台层、应用平台层、APP及终端应用层,“两域”则是指信息安全域和数据采集域的能力。

 

整个体系架构采用智能、协同、云化技术,为上层行业云平台和产业云平台提供从数据采集、治理、智能分析、数据析取、业务构建的全流程支撑,并以云化、服务化形式输出能力,促进上层平台快速形成面向用户的业务能力。

 

 

据王宁介绍,相较于主流云计算平台更关注资源层面,航天智云整体架构的关注点在于数据。无论IT基础设施的底层架构如何复杂,云平台最终要解决的是跨域、跨网的标准化和融合化,以服务的形式来支撑上层应用,因此数据才是整个“航天智云”架构中的核心。

 

在最初的建设中,“航天智云”着重解决的是跨网跨域下不同的资源互通的问题。当云资源实现互通后,“航天智云”开始对混合资源进行管控,对跨网跨域的数据进行沉淀,这就进一步产生了标准化的数据交换共享的支撑体系。之后,围绕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全栈式数据管理体系也诞生了,包括:数据的治理、溯源、安全管控等工具和平台,并最终形成了对上层业务系统高效响应和快速支撑的能力。

 

在王宁看来,数据存储、流动、共享的全链条要清晰、可治理,且每一层的数据都要分离以保证数据安全,最终呈现给用户的是随时可调用的服务和应用,这才是“航天智云”的核心理念。

 

总体而言,“航天智云”是一个具备“军工品质”的云数智一体化的平台,能够从网络互通、数据共享、业务协同三个方面提供高效的、彻底的解决方案,从而形成完整的业务支撑链和数据价值链。

 

 

四年磨一剑:做中国政企自己的数字化“底盘”

 

对于企业而言,打造核心产品就像是一个磨剑的过程,之后是锋芒毕露还是折戟沉沙,都取决于这些年的战略选择和执行力。经过四年多的发展,航天网信如今已成为领先的平台级云服务商,其核心产品“航天智云”也升级到2.0版本,成为一套本质安全的可控网络信息基础设施。

 

据悉,“航天智云2.0”是在原有基础平台上进行了整体升级,并开展了大范围的国产化适配工作,重点开发了具有航天特色的新一代智能算法,形成了四款成熟的智能协同云“中台”产品。其目标在于,通过强大的流水线式中台产品,为上层应用提供数据和智能服务支撑。

 

其中,“数据中台”用于全方位输出数据采集治理分析能力,“业务中台”用于业务可视化敏捷开发能力,“管理中台”提供应用部署运维高可用支撑能力,“安全中台”提供安全保障和隐私保护等能力。

 

 

升级后的“航天智云”平台,从底层架构向上层应用不断加强建设,整体更清晰地呈现云数智一体化、立体跨域协同、数据安全等特点。

 

同时,基于“航天智云”的平台能力,航天网信还开展了“一企业一平台”的数字化转型示范应用,面向数字政府、网络信息、智慧政法、智慧企业、智能制造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解决方案。

 

例如,针对当前政务领域存在的数据孤岛、信息系统“烟囱”导致的办事流程繁琐、人民群众办事难等现状,“航天智云”平台提供强大的海量数据汇聚、交换、分析等功能,实现跨系统、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的数据共享和开放,助力省、市、县各级政府建设资源目录平台、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支撑实现“政务数据共享开放”、“一号一窗一网”、“最多跑一次”等新型智慧政务应用系统。同时,还提供丰富的人工智能分析引擎,让政府管理的数据产生更大的价值和更广泛的应用。

 

 

在金融领域,某国资监管机构为落实国资国企在线监管工作,基于“航天智云”平台构建了内控在线监管平台。通过对多级填报工具、ETL数据采集工具、可视化BI工具等的应用,快速搭建内控在线监管平台,快速实现国资监管多维度分析及可视化展示,为创新监管方式、追责等,提供量化的、有效的、数据支撑。

 

在企业领域,某大型央企集团为进一步支撑集团公司新业态体系建设,强化数据资产管理,通过“航天智云”平台打造了信息化“通用底盘”。通过构建数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提供一套管理规范和技术规范,实现了集团三网、多层级数据的接入、清洗、整合与服务构建,完成集团公司数据的接入与整合,形成基础查询、统计指标、数据模型等数据服务。

 

目前,已有200多个平台应用基于“航天智云”建设、运行、运营,覆盖全国20余省、500余家单位,形成了云、边、端的全国产化的大规模信息系统。实践运用涉及20余个智慧产业应用领域,支撑30余个省市的大型智慧交通系统、100余个智慧林业项目、300余个国内/国外智慧水务工程、30余万亩智慧农业建设。

 

不难发现,“航天智云”平台已经成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的数字化“新底盘”,支撑着集团及其下属单位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在不断升级和市场验证的过程中,“航天智云”还将以智能、协同、云化、安全的特征,成为中国党政军有力的数字化“底盘”

 

航天智云3.0:更加智能安全的平台化输出

 

如今,“航天智云”已经走过了从内部“先行先试”的探索期,其解决方案也已成功应用在各个领域的大型政企机构中。近日,在被誉为“全球最佳云计算盛会之一”的第八届全球云计算大会上,首次亮相的“航天智云”平台就在大会上斩获了“云鼎奖”三项大奖,充分展示了其在云计算、大数据领域的成果与实力。

 

“航天智云”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突出的成绩,在王宁看来有三个关键点:一是定位清晰,一开始就聚焦在底层的技术构建。二是架构先进,眼光开放。只有先进的、健壮的技术架构,才能够保证平台在未来3-5年的稳定性和可用性;同时,小步试错,不断接纳新的技术,以保持平台的先进性。三是链接生态,作为底层平台支撑,广泛地链接生态合作伙伴和应用,共同打造场景化的解决方案,才能充分发挥出平台的作用。

 

在生态构建方面,2017年,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已牵头成立智能协同云技术与产业联盟,中国电子、中国信通院、中科院计算所、清华大学软件管理学院、奇安信、科大讯飞等国内知企业和机构成为该联盟的副理事长单位。随着新成员单位的持续加入,国内产学研各方共同开始构建新一代网络信息产业新生态。

 

 

目前,“航天智云”平台已和国内数百家IT硬件基础设施厂商、云厂商、数据资源服务商、安全厂商等各类生态合作伙伴的产品进行了融合,面向用户形成了全面的生态服务能力。

 

在王宁看来,未来的“航天智云”3.0版本还将在四个方面做强化:第一,基于航天智云自主高可信的产品体系,持续适配国产化的基础设施;第二,加强数据安全,将安全能力耦合到数据处理的每一个环节;第三,提升智能化的能力,在工具层和服务层更好地支撑业务;第四,链接更多的生态合作伙伴。

 

“航天智云3.0”的最终目标,是要从输出解决方案到输出平台化能力,将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在数字化方面的理念、架构、方法,以通用化底层平台和输出服务的能力,去赋能面临类似挑战的大型央企、国家部委等广泛的政企用户。

 

如今,航天网信站在数字时代的十字路口,左手紧握平台和集团资源,右手秉持智能、安全可控、协同等优势,通过深挖技术能力与政企用户需求,在IT基础设施建设国产化道路上越行越远,为中国产业的创新与发展赋能提供最为坚实的“底盘”。

 

【关于科技云报道】

专注于原创的企业级内容行家——科技云报道。成立于2015年,是前沿企业级IT领域Top10媒体。获工信部权威认可,可信云、全球云计算大会官方指定传播媒体之一。深入原创报道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