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江湖,头部玩家群雄逐鹿

科技云报道原创。

尽管工业互联网发展多年,但是走过激荡的2020,这个领域才渐渐热闹起来。

 

如今工业互联网迅猛的发展势头,在市场层面与政策层面皆有反馈。

 

一方面,来自市场的信号最为直接,资本的青睐成为行业整体向好向快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

 

另一方面,从国家大局出发,驱动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内部力量不断增强,大方向的统筹与有力举措为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注入了一发“强心剂”。

 

2021年1月13日,政策层面再次迎来发展红利,工信部正式出台《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

 

作为我国工业互联网进入快速成长期如何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与2018年发布的《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实现紧密衔接,并由超过10个部委协同推进,可以看出国家对落实工业互联网这一重大产业战略的决心。

 

在新三年《行动计划》驱动下,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发展有望提速。

 

 

政策下的工业互联网

 

过去三年,2018-2020年是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的起步期。

 

根据头豹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为6915亿元,2018-2020年3年复合增长率为13.2%。

 

今年印发的《行动计划》明确表示:2021-2023年是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快速成长期,2020-2023年复合增长率有望提升至14.3%。

 

其中,加速已有工业软件云化迁移,加快工业设备和业务系统上云上平台,成为新三年的核心目标。

 

具体而言,到2023年,工业企业及设备上云数量比2020年翻一番,打造3-5家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型工业互联网平台、70个行业区域特色平台等。

 

这其中又包含两大关键信息:

 

第一,平台建设和推广是工业互联网建设核心任务。未来三年的重点是试点示范,打造样板,实现推广提速。

 

工信部主要支持的是跨行业跨领域平台、特色型平台以及专业型平台,并推动工业企业和设备上云,鼓励创新类似于“挖掘机指数”、“空压机指数”等新型经济运行指标。

 

第二,重视技术自主,国产工业平台和工业软件类公司迎来红利期。

 

《行动计划》提到2023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基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网络、标识、平台、安全等领域一批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突破,工业芯片、工业软件、工业控制系统等供给能力明显增强,基本建立统一、融合、开放的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

 

这有助于改变过去工业软件、工业控制系统等核心工业软件被国外巨头主导的格局,有助于国产高端工业平台和工业软件的发展,国产工业平台和工业软件类龙头公司有望受益。

 

 

资本重金工业互联网

 

在政策、产业供需等众多风口的背景下,工业互联网正在吸引大量的资金倾斜。

 

数据显示,2016-2018年,工业互联网的战略融资数量分别为7、12、11起。但到了2020年,这个数量则上升为24起。

 

其中,有着清华大学背景、专攻高效能AI芯片和AI算法的年轻企业——湃方科技,获经纬中国等数家机构数千万人民币投资;另一家同样专注半导体的埃克斯工业,获得红杉中国种子基金投资。

 

而目前中国工业互联网第一梯队、工信部公布的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中,也受到资本青睐:

 

2020年3月,浪潮云宣布获C轮亿元+融资,但并未公布投资方;

 

4月,海尔卡奥斯获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投控东海、诚鼎投资、同创伟业等;

 

5月,阿里巴巴向旗下总部位于重庆的飞象工业物联网平台投资750万元;

 

12月,树根互联宣布完成C轮8亿元融资,成为中国第一只自主可控的“平台型工业操作系统”独角兽。

 

在工业互联网强大的吸金能力背后,其实是中国制造业在智能化投入和需求上的爆发式增长。

 

据IDC《中国工业云市场跟踪(2020上半年)》报告显示,2020上半年中国工业云市场规模达到16.0亿美元,同比增长31.8%。预计未来五年,中国工业云市场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2019-2024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36.6%。

 

 

从宏观上来讲,工业互联网指向的是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工业产值占全球30%,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高端制造业转型势在必行。

 

而规模庞大的制造业是工业互联网的基本盘,结合中国的制造业规模不难想象,工业互联网的未来前景巨大。

 

从产业本身看,供需两端的快速发展为工业互联网的崛起提供土壤。在需求端,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诉求。从去年开始的疫情,更是凸显了转型的重要性并加速了市场发展。

 

 

头部玩家争夺工业云市场

 

巨大的市场规模,吸引了众多玩家掘金工业互联网领域。

 

根据工业互联网联盟发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白皮书》定义: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工业云平台的延伸发展,其本质是在传统云平台的基础上叠加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

 

其目标在于,构建更精准实时高效的数据采集体系,建设包括存储、集成、访问分析和管理功能的使能平台,实现工业技术、经验知识模型化软件复用化,以工业APP的形式为制造企业各类创新应用,最终形成资源富集、多方参与、合作共赢、协同演进的制造业生态。

 

从工业互联网的架构看,包括:边缘层、IaaS层、工业PaaS层、工业SaaS层以及贯穿上述各层级的安全防护。

 

可以看到,工业互联网链条极长、范围很大、产业链接很深。只有平台层没有底层连接,无异于无源之水;没有数据分析处理能力,也无法真正施展能量。

 

因此,服务工业互联网的厂商,需要同时具备技术能力,也要对工业有充分理解和认知,只具备单项能力是无法玩转工业互联网的。

 

当前参与到工业互联网赛道的玩家,有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华为等ICT企业,也有如树根互联、航天云网、工业富联等拥有深厚制造业基因的企业。

 

由此,也诞生了不同类型的工业云平台:

 

  • 利用平台对接企业与用户,形成个性化定制服务能力。例如,海尔COSMOPlat云平台打通需求、设计、生产等环节,实现个性化定制应用模式。

 

  • 借助平台打通产业链上下游,进而优化资源配置。例如,航天云网INDICS和树根互联等平台,通过汇聚需求与供给双方而实现供需对接、资源共享的功能。

 

  • 管理软件企业,依托平台实现从企业管理层到生产层的纵向数据集成,进而提升软件的智能精准分析能力,典型案例如SAP HANA平台。

 

  • 设计软件企业,借助平台强化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数据集成能力,形成基于数字孪生的创新应用,进而缩短研发周期,加快产品迭代升级,如索为系统的SYSWARE平台。

 

根据IDC《中国工业云市场跟踪(2020上半年)》报告显示,2020H1,中国工业云平台解决方案市场份额前五厂商分别为:阿里巴巴、华为、用友、腾讯、浪潮,Top5占比合计54.2%。

 

 

2020H1,中国工业云应用解决方案市场份额前五厂商分别为:用友、金蝶、海尔卡奥斯、树根互联、徐工信息,Top5占比合计为39.6%。

 

 

总体而言,工业系、云服务系、软件系这三类服务商,仍然是工业云解决方案市场的主要玩家,而头部厂商体现出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和机遇把握能力。

 

虽然不同类型服务商由于产品与方案差异、行业差异,总体上处于错位竞争状态,但部分领域竞争加剧,各领域的厂商仍在加速布局工业互联网市场。

 

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以及企业内生需求的驱动,工业互联网市场的竞争还将进一步加剧。此外,国产化工业平台和软件产品,也将成为厂商竞逐的重点方向之一。

 

 

【关于科技云报道】

专注于原创的企业级内容行家——科技云报道。成立于2015年,是前沿企业级IT领域Top10媒体。获工信部权威认可,可信云、全球云计算大会官方指定传播媒体之一。深入原创报道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