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云报道原创。
布莱恩·阿瑟在《技术的本质》一书中写道,“技术是一个异常美丽的主题,它不动声色地创造了财富,成就了经济的繁荣,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
五年前,人们还不会在地铁公交上看视频,因为视频会卡到怀疑人生。
但在今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刷视频、看直播、玩手游,这背后离不开IT基础设施技术的飞跃。
近年来火爆技术圈的边缘计算,就是降低网络延时、提升用户体验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了让边缘计算更好地服务各行各业,基于边缘节点和云原生能力的边缘云服务应运而生。
从市场的角度观察,边缘云自2020年前后爆发以来,俨然已成为数字经济下一个10年的风口之一。
IDC《中国边缘云市场解读,2022》报告指出,在服务商与用户的共同推动下,2020与2021年商业化案例数量、规模大幅提升。2021年,中国边缘云市场规模总计50.4亿元。
尽管相对于整体云计算市场规模,边缘云依然处于发展初期,但边缘云的未来发展前景已毋庸置疑。
在巨大的市场潜力下,互联网云巨头、电信运营商、CDN厂商、第三方边缘云服务商等各类玩家已悉数入场。
据IDC连续两年的《中国边缘云研究》报告显示,2020-2021年中国边缘公有云服务市场份额,百度智能云、阿里云位居前二。
那么,为什么百度智能云会成为边缘云市场的“头号玩家”?更进一步,边缘云技术是如何成长为今天的模样?中国边缘云到底走到了哪个阶段?下一步又将走向何方?
边缘云诞生
2018年,直播界资本密集涌入,战争异常残酷,千播大战一触即发。以直播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率先拉开了用户体验之战。
仅仅是让用户看点播视频不卡,已远远不够,如何让用户看直播不卡,还能在直播中与主播实时互动,加强互动性和沉浸感,成为横在这些企业面前的一道坎。
究其原因,视频卡顿是静态内容分发加速的问题,依靠领先的云计算和CDN技术,基本上可以实现视频流畅播放。
但直播卡顿并不是如此,直播的内容是边生产、边传输、边消费,内容从采集、处理、编码、推流、转码到分发、播放都是实时的,这是中心云和CDN两种技术都无法满足的。
先说中心云,作为一种集中式的服务,所有数据都要通过网络传输到云计算中心服务器进行集中处理。
面对快速增长的海量数据,以及实时上传、处理、分发数据的需求,云计算想要加速就必须使用大量高速带宽传输,这会带来高昂成本。但即便如此,经过远距离链路传输,数据处理效率依然跟不上实时需求。
再看CDN,作为内容分发网络,解决的是由于长距离导致网络访问速度慢的问题。
CDN节点通常部署在多个地理位置,这样用户在访问内容资源的时候,就不用访问中心服务器,而是直接访问离自己最近的CDN节点,省去了长途跋涉的时间成本,也就实现了网络加速。
但CDN也有自己的短板。CDN主要作用是缩短中心服务器和用户之间的传输距离,用于内容的缓存加速。由于自身没有计算能力,最终还是要将数据传送到中心服务器进行计算处理,导致成本依旧很高,数据处理效率依旧低下。
正因如此,结合了云计算和CDN两者优势的边缘云技术随之诞生。
边缘云是在靠近用户侧的边缘节点/机房,构建起包括计算、网络、存储、安全等能力的基础云平台,即把中心云的云计算能力贴近用户侧做下沉。
从计算能力看,边缘云拥有和云计算一样的计算能力;从地理位置看,边缘云和CDN一样,节点更加靠近用户侧。
因此,边缘云使得数据不需要传到遥远的中心云,而是在离用户更近的边缘侧就能解决,从而实现更低延时、更高服务质量、更低带宽成本、更安全的本地化处理。
边缘云初长成
作为云计算和CDN两条技术线的交汇,边缘云技术的巨大市场前景引发了Gartner、IDC等研究机构和多家技术服务商的高度关注。
事实上,早在2017年,百度智能云内部就开启了边缘云技术的研究。身为互联网云计算巨头,百度智能云在关注前沿性技术的同时,也从大量互联网企业客户的身上看到了潜在的需求。
据百度智能云的边缘计算产品负责人吴秋材介绍,尽管那时公有云、私有云等中心云是市场需求的主力,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他们发现边缘云在某些场景下有着更好的表现。
比如,传统的视频直播模式,是将中心云作为源站,直播内容上传至中心云转码,再通过CDN加速下发至观众,视频传输链路较长,因此延迟、带宽成本都很难降下来。
但是将边缘云节点作为视频直播源站,直播内容就近上传、转码和推流,并面向本地用户实现就近分发,就能够很好的实现本地化直播链路质量保障,平均延时可从40ms缩短至20ms,用户体验和带宽成本表现得以大幅提升。
2018年,直播行业大洗牌,陆续开始有直播类互联网企业找到百度智能云边缘云团队,想知道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可以进一步提升视频、直播内容的用户观看体验。
基于之前的技术储备,边缘云团队很快就在客户业务中证明了边缘云技术的价值。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让边缘云满足客户遍布全国的业务需求?如何让更多的互联网企业享受边缘云技术带来的红利?
从资源角度看,边缘云节点越多,部署的地理位置离用户侧越近,延时和带宽成本越低,就越能满足全国性的业务。
但作为百度智能云内部的一个初创团队,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在全国建立起广泛的边缘节点网络?
买设备、建机房、搭网络,从零开始搭建边缘云节点?从资金、人力投入的角度,显然不可行。
为此,边缘云团队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改造百度集团闲置的CDN节点,在充分利用资源的同时,还能让边缘云业务快速起跑。
为了提前布局市场,百度智能云在业务还没有全国范围铺开的情况下,就逐步将集团在全国的70多个CDN节点都做成了边缘节点。
在这一过程中,整个边缘云团队不停打磨产品,测试节点的稳定性、可用性,从0到1建起了边缘云的资源池。
在这样的市场预判和不懈坚持下,边缘云的业务终于迎来了第一个“高光时刻”。
2019年,爱奇艺采用百度智能云边缘云产品(边缘计算节点BEC),圆满完成了国庆70周年大阅兵的直播任务,成为中国边缘云商业化落地的一大标志性事件。
在经过这一重大事件的市场检阅,爱奇艺逐步将直播、点播、调度、推理等场景的一系列和边缘云相关的业务都迁移到了边缘计算节点BEC上。
据统计,在应用边缘云BEC后,爱奇艺对应的视频业务带宽成本节约了达到20%-25%,而且视频流的上传、处理分发、加工均有不同程度的改观:上传速度较之前有30%以上的提升,成功率基本保持在99.99%。而分发到用户侧观看速度提升20%,用户体验层有25%的提升。
边缘云走向广阔场景
事实上,除了爱奇艺这类视频直播互联网企业,很多传统企业在智能生产、工业制造、智慧园区等业务场景中都有了边缘云相关的需求。
产业智能化转型浪潮的到来,使得终端数量以及整体的数据量呈爆发式增长,传统业务场景也面临着大量实时处理数据的挑战。
比如,交通部门希望通过实时视频监控数据识别,对违规车辆进行快速车牌识别并报警;
自动驾驶企业希望通过车联网系统能够快速上报车辆核心数据,结合路线、车辆、信号灯等各类道路数据,以预测下一步的驾驶行为;
智慧工业企业,希望通过部署在本地工厂内的计算资源,实时完成对材料的质量检测工作,大幅提升质检效率的同时,满足数据不出网的安全生产诉求。
随着找上门的客户越来越多,百度智能云发现不同行业客户对边缘云的需求也越来越复杂。
从业务场景看,智慧安防、智慧门店、智慧工地、无人驾驶、车路协同等场景各异,仅仅靠IaaS层面的CDN边缘云站点服务已经满足不了多样化的需求。
例如,在无人驾驶场景中,延时需要进一步下降到10ms内,才能满足对车载系统对道路信息的实时处理。这就要求边缘云节点资源进一步下沉,离终端用户更近。
在传统政企场景中,对数据安全的要求十分严苛,很有行业都有着“数据不出省、数据不出内网”的规定,这就要求部署在公网的边缘云服务能够在客户内网落地。
更为棘手的是,传统行业的企业不像互联网企业那么懂云,他们的IT基础设施建设并不完善和标准化。如果只是提供一个标准化的边缘云接口,传统企业还是用不起来。
“我们去过客户的工地现场,发现他们压根没有机房,更没有标准的服务器环境。因为工地施工安全标准很高,对部署的硬件还有特定的要求,比如服务器要防尘、防震、防高温,普通的服务器在工地现场根本用不了”,边缘云产品负责人回忆道。
以上种种需求,都要求边缘云产品进一步与用户业务特性做结合,从边缘云扩展到边缘硬件服务,从IaaS延伸到PaaS层面,以满足行业用户特定需求。
为了让边缘云从互联网行业走向更广阔的传统行业,百度智能云开始着手解决产业对接层面的问题。
2020年,百度智能云与各地运营商、园区机房合作,推出了基于移动网络的边缘云产品(IME),将边缘节点从省市下沉到街道的维度,进一步降低延时和带宽成本,同时满足数据本地化的需求。
之后,针对现场级的边缘算力需求,又推出了基于终端硬件的边缘云产品(ECS),通过盒子、服务器、工控机等定制化硬件,适配边缘云软件,以软硬一体化的方式为现场提供超低延时的边缘算力。
不仅如此,为了更好地让边缘云产品在传统行业落地,边缘云进一步让产品与业务相结合。“我们在很多端边缘产品(ECS)上都部署了客户的业务系统,同时还加入了AI算法,基于客户现场的数据去做加工训练和调优”,边缘云产品负责人表示。
在持续的探索下,如今的百度智能云已拥有了业界最完备的边缘云体系——“云边端”三位一体的边缘云产品矩阵,形成了边缘云三层算力布局:
- CDN边缘(BEC):基于百度自建的CDN节点,提供边缘算力,将网络延迟控制在20ms以内,从而满足音视频直播、云游戏等场景上云需求。
- 移动边缘(IME):基于5G基站或园区机房,提供平均延迟10ms以内的算力,支撑车路协同和远程医疗等场景。
- 端边缘(ECS):提供边缘盒子、边缘云服务器等现场级边缘算力,支撑智慧工地、智慧工业、园区等超低延时场景。
有了这样一套组合拳,边缘云不仅能满足互联网的业务场景,实现超低延时和带宽成本,更能将“云边端”边缘云的能力融合,结合AI、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形成综合性的解决方案,以满足车路协同、智慧工厂、智慧营业厅等产业智能化复杂场景的需求。
例如,在成都某建筑公司的智慧工地,ECS提供完善的边缘硬件和平台管控能力,利用边缘服务器的本地化处理方式,在保证AI快速响应的同时,也确保敏感数据的安全性。
具体而言,ECS解决方案是在工地现场安装高防护等级、耐热防震的边缘服务器,通过在边缘服务器中部署各类AI算法,对人脸、烟火、未戴安全帽等工地事件进行识别分析、实时告警,将事故告警速度控制在2ms之内,提高工地安全性、消除安全隐患。
同时,在工地现场按需部署监控设备,并支持摄像头利旧改造,使得监控设施完全覆盖工地现场,消除监管死角,提高管理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此外,还帮助客户在业务本地搭建边缘侧私有平台,将各工地信息在总部汇总,在总部对工地信息进行集中查看、集中处理,实现了敏感数据不出本地、安全保密。
国内某头部汽车厂商也采用了百度智能云的边缘服务器ECS,获得车载边缘算力资源,同时使用边缘计算节点BEC完成智能组网,构建了车-边-云一张网。
通过“车-边”网络,将车机数据就近接入边缘云,实现了私有网络内的数据实时上报和安全稳定传输,大幅降低了车联网场景的计算时延。
通过“边-边”网络,实现业务数据跨节点同步。通过“云-边”网络,将边缘节点处理后的核心数据转发到云中心进行数据备份,以及进一步的大数据分析。
通过以上边缘云整体联动解决方案,实现了车联网场景的低时延计算,边边网络、云边网络实现数据安全流转。
目前,百度智能云的边缘云产品矩阵已在泛视频、交通出行、智慧城市、智能制造、家庭娱乐五大场景落地,并打造了20+应用场景解决方案以更好的推动边缘云在产业中的落地。
五年时间,在以百度智能云为代表的服务商和最终用户的共同努力下,边缘云从早期技术走向了广阔的商业化落地,中国边缘云市场迎来爆发。
直面边缘云落地挑战
边缘云的价值毋庸置疑,但作为一种新兴技术,边缘云在大规模普及过程中必然面临各种挑战。
作为中国边缘云赛道的领跑者,百度智能云一路见证了边缘云的发展历程,深知边缘云在建设和落地时面临的难题。
第一,在资源层面,边缘云如何在全国各地实现快速落地,让用户拥有更低延时、更大带宽、本地化的使用体验?
以百度智能云为例,最初凭借百度集团的优势,优先将存量CDN节点改造成边缘计算节点,在资源层面实现了边缘云的高速拓展。
但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开始投入更多的资源,拓展了地方运营商、CDN服务商、云计算厂商、电网等多类资源合作,以更多类型的资源支撑边缘云更广域的覆盖;同时,大幅加快了边缘节点建设的速度,实现了在一周之内完成多个边缘节点的交付能力。
目前,其边缘节点已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三大运营商全覆盖,能够将算力下沉到各城市级节点,提供离用户10KM内的算力资源,从而将延迟控制在5ms内。同时,相对中心机房,最高可降低5倍带宽成本,为用户提供轻资产的计算资源。
第二,在产品层面,如何降低边缘云的使用门槛,让千行百业的用户都能用起来?
正如前文所说,不同行业IT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不一,想要通过标准化的产品大规模赋能千行百业,首先要在产品和功能上做到尽可能的丰富和完整,以适配不同用户的IT体系。
但要提供一朵能力完备的边缘云,技术上非常有挑战性。因此,百度智能云从最初边缘云的基础技术选型、产品底层设计上,就秉持着云边一体的原则,全面对标中心云的IaaS能力。
同时,边缘云团队还在持续打造PaaS功能如:边缘并行文件存储、边缘数据库、边缘消息队列,为用户进一步降低边缘云的使用门槛。目前,百度智能云是国内首家拥有边缘云PaaS功能的厂商。
第三,在技术层面,如何让用户拥有边缘云和中心云的一致体验?
从用户视角看,边缘云并不是独立于中心云之外的一朵云,边缘云、中心云应该是一朵大的分布式云,有云边一张网的能力,将各类资源实现同构的接入,这样能够实现更好的全局资源调度、数据互通、统一运维管理。
在云边一张网上,百度智能云的边缘云与中心云团队共同打造了一款云智能网CSN产品,通过控制器实现多地域、多节点、多级路由的自动转发与学习,实现全网的路由快速收敛,用户便可轻松搭建“全球一张网”。
有了这张云边协同的网络,用户不仅可以享受低时延高速率、低成本的边缘云,在管理、运维、调度等方面也非常简单,如:通过一套控制台,即可管理云边一张网;通过一张路由表,即可控制全球的网络实例转;无论多么复杂的组网环境,即可实现自动化配置多VPC互通;常规问题自动诊断,并提供可视化运维;最短链路自动计算,智能调度保证全链路稳定性。
除了云边协同能力外,边缘云重点打造了和中心云趋近一致的运维管理能力,从产品功能、体验到API接口上都和中心云保持一致架构。
通过一套API管控各类资源,在一个管控平面上,实现对各类资源的运维管理,降低了新客户对边缘云的使用门槛,同时也对有中心云+边缘云混合资源需求的客户降低了资源运维成本。
边缘云的“头号玩家”
今天的边缘云市场已渐入佳境,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众多玩家入场。
百度智能云认为,边缘云市场蛋糕足够大,增速足够快,未来5-10年边缘云市场规模可能会与公有云整体持平。
但现阶段边缘云还处于早期落地阶段,离红海市场较远,各大厂商都在尽可能占据市场份额,塑造竞争优势。
边缘云作为一种资源和技术并重的产品,决定了其竞争不仅是技术比拼,更是综合性能力的体现,这也考验着各大厂商能否将自身优势转化为边缘云的发展动能。
例如,在CDN资源方面,CDN厂商有天然的优势,可以将全国的CDN节点转化为边缘云节点。
但其短板在于云技术能力偏弱,客群也集中在中心云的应用场景,能否转换为边缘云以及云边协同的应用面临较大挑战。
在移动网络资源方面,运营商则有天然的优势,尤其是5G时代来临后,从移动边缘切入的运营商给市场带来了较大的想象空间。
但5G全面普及仍需时间,移动边缘云所擅长的超低延迟、实时互动落地场景,如自动驾驶、元宇宙、VR/AR等市场需求还未被真正催熟。
相较之下,互联网云厂商作为当前边缘云市场的核心玩家,无论在资源、技术产品还是客群上都具备明显的优势。
IDC 2021-2022连续两年的《中国边缘云市场解读》报告显示,互联网云厂商在边缘公有云服务中处于领跑位置,在各类服务商中是占比最高的阵营。
以百度智能云为例,作为国内最早布局并发布相关产品的互联网云服务商,其边缘云在资源覆盖、技术产品、行业落地方面都处于业界领先。
在资源层面,边缘云基于百度智能云整个集团的资源,将骨干网能力打通,为边缘云奠定了基于全国的资源优势。
如今百度智能云仍在持续扩大投入,在节点建设上,边缘节点将会在全球布局1000+节点,为全球客户提供低时延的边缘算力。
在算力布局上,百度智能云将会加大异构算力(如A800、安培、昆仑)的资源投入。
在产品方面,由于布局早、技术能力强,边缘云产品不断迭代,恰到好处的推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短短几年就发展出了业界最完整的边缘云产品布局,从而使得百度智能云有机会成为边缘云“头号玩家”。
基于扎实的技术和产品能力,其边缘云平台的可靠性、功能全面性也是首屈一指,以业界领先的IaaS+PaaS边缘云能力,进一步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门槛。
在行业落地方面,百度智能云从技术先行的互联网客群切入,取得了市场竞争的先发优势。
随后抓住传统行业边缘云快速增长的需求,基于领先的云边协同能力和集团领先的AI技术,结合行业场景特性,让IT能力不强的传统行业用户也能快速落地边缘云,成为其快速增长的关键。
数据显示,近两年百度智能云的边缘云市场增速每年高达200%。
在百度智能云看来,作为中国边缘云市场的头部力量,互联网云厂商下一步竞争的关键之一,在于提前布局未来规划。
对此,百度智能云的解法是继续秉持“云边端”三位一体的理念,将边缘云真正升级为分布式云,进一步打通边缘云与中心云,技术上实现同源同栈、产品上实现能力对齐、并继续将强云边网络能力建设。
同时,在市场层面,边缘云会通过PaaS能力、AI技术的加持,进一步提升边缘云的附加价值,去支撑自动驾驶、元宇宙、远程医疗、工业4.0等更多产业互联网场景的落地。
结语
快速发展的市场,总会涌入大量参与者。
面对未来日异月新的市场变化,百度智能云始终走在边缘云行业最前沿,从最早投入边缘云技术研究,到如今拥有云边端一体化边缘云产品矩阵,再到布局未来的分布式云,循着“看清市场-技术投入-满足市场-连接未来”的道路持续投入,从而保持着边缘云市场“头号玩家”的位置。
而中国边缘云市场也将在头部厂商和行业用户“先行者”的共同推动下,走向下一阶段的繁荣。
【关于科技云报道】
专注于原创的企业级内容行家——科技云报道。成立于2015年,是前沿企业级IT领域Top10媒体。获工信部权威认可,可信云、全球云计算大会官方指定传播媒体之一。深入原创报道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