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云更省钱?自建平台有话说

谁能用好大数据就赢得未来发展的先机,而大数据的特点是数据繁杂、庞大,随着数据积累越来越多,对数据处理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直接带来成本费用高企。选择公有云平台似乎成为节省成本的最优选择,不过深入对比后发现,也许自建平台也是个好选择

公有云怎么省钱?节约人员和能耗成本

 

对公有云用户来说,不需要采购硬件,用较低的使用成本,快速调取数据,部署应用系统,用多少付多少钱的弹性收费机制,成本优势十分突出。不过,需要对自身业务进行大量优化的大型企业,使用率较高,就会发觉公有云平台成本更昂贵。可见,选择公有云还是自建,需要多方面的考量。

企业在IT领域的开销,常规由硬件采购、人员管理和运营、能耗三部分构成。三类成本中,由于科技的迅速发展和摩尔定律,即使硬件更新换代速度快,价格也趋于稳定,企业在硬件采购成本的开销起伏不大,人员管理和运营成本、能耗方面的开销上涨成为影响整体成本的关键。

 

人员管理和运营方面,由于公有云管理高度自动化,日常很少需要人工干预,已经大幅减少管理人员的数量,但是一个公有云平台仍需要人员来维护和运营。网络工程师、程序员、值班监控人员等,常规需要一个10人左右团队。如果加上运维人员,团队规模会进一步扩大。

 

在搭建团队的过程中,招聘效率和团队磨合成本是不得不考虑的因素。如果是创业型公司,基建、运维、研发等都需要招人,一个3-5人的靠谱团队建立起来预计需要2个月。另外,现在薪资水平不断上涨,找到合适的人才难度越来越大。

 

能耗方面,考虑到全国统一电价,将直接与场地大小和硬件功率挂钩。例如Google受美国电价不同和场地的影响,数据中心就会选择在人烟稀少、气候寒冷、水电资源丰富的地区,当地电价、散热成本、场地费用、人员成本会大幅低于繁华都市周边。

 

使用公有云的话,企业不用考虑上述成本因素,凭借更低的硬件和网络成本、更低的管理和运营成本、更小的能耗成本,享受到更高的资源利用率,这也是公有云平台受到用户青睐的关键因素。

公有云一定省钱?多项指标综合考量

 

然而,所有企业不考虑自身情况,一律使用公有云平台就一定省钱吗?由于公有云是按使用次数收费,适合绝大多数数据处理量不均衡的企业。如果一个企业应用程序普及很广,使用率迅速上升,公有云提供额外资源也会造成总体成本增加,这意味着公有云可能会比自建数据中心成本高。

同时,自建数据中心相比原始模式本就是节约成本的选择,到底是使用公有云还是自建平台,还是要从以下多个方面进行考量。

机房成本。该部分费用主要是网络设备、服务器机柜和场地费用。网络费用相对容易计算,可选择的网络提供商也较多,能够方便控制成本。一个常规服务器机柜一般可以容纳5-10台服务器,每个服务器有两个接口,一个机柜就需要10-20台交换机。

服务器数量上涨的话,电力、交换机采购成本也相应提高,但平均价格基本不变,同样可以进行统计。不同的是机柜价格在不同地点存在差异,这与所用场地有关,每个月费用几千到几万不等。

软件采购成本。依靠公有云,传统软件产品逐渐向在线软件产品转型,为公司购买一个正版软件使用权后,企业员工均可以使用,不需要为每个员工都购买一套正版软件。尤其现在是软件即服务的时代,将节省采购成本。

人员管理和运营成本。专业人员招聘、团队磨合时间成本、薪资等人力成本自不用说,运营人员成本更不能忽视。日常机房需要检查环境,数据要进行备份,定时任务、Windows定期重启、Unix检查是否报警等,都需要有人员在机房值班巡查。

故障成本。既然是机器,就难免会出现故障。由于故障造成业务中断,短期会导致用户损失,长期会对企业声誉造成不利影响,影响未来业务。对于概率较低的故障损失预判,可以根据日常如在运营成本来估算中断损失,如果短期中断的损失也会造成太大损失,自建平台托管可能更安全。

多云策略成本。为预防故障,一些企业选择在多个公有云平台部署关键工作,规避故障带来的损失,这样的多云策略显然将付出更多成本。例如在金融行业,大量平台和用户的交互数据涉及到用户隐私,对数据敏感性和安全性考虑较多,混合云是首选。但是目前云计算平台仍处于竞争阶段,彼此不兼容,使用的时间成本需要平衡。

总的来说,公有云平台适合哪些企业?没有资金和人员自建的初创型公司。对数据敏感性和安全性更重视的企业,则更适合选择自建。

公有云虽然能带来很多便利,但是企业的重点终究还是业务发展,数据和技术知识提供支撑作用,需理性分析投入成本后再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