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数据霸权主义,由菜鸟和顺丰互“怼”引发的数据主权之争

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科技云报道:顺丰菜鸟互“怼”,警惕数据霸权

虽然国家邮政局以强硬姿态要求菜鸟和顺丰恢复业务合作和数据传输,但这场因“小范围的快递柜对接问题”引发的“罗生门”事件,让腾讯、京东、美团、网易等互联网巨头一致站到了菜鸟的对立面,力挺顺丰并接入丰巢自提柜。在这场“数据争夺战”的背后,究竟掩藏着怎样的真相?

 

警惕数据霸权主义,谁来维护用户的“个人数据主权”?

顺丰方面强调,菜鸟之所以封杀顺丰,背后原因是阿里方面一直希望顺丰从腾讯云切换至阿里云。菜鸟方面则称,为保护消费者隐私、电话信息安全,菜鸟根据安全团队的建议正在对全网物流数据进行信息安全升级,但顺丰及丰巢等出于各种原因并不配合。双方可谓各执一词。

在争执的背后,这其实是对用户“个人数据主权”的争夺,以及互联网与传统产业在相互融合与合作上的边界界定问题。无论阿里还是腾讯,本质上都是数据战略。

今年数博会期间,马云曾表示:“数据将成为未来主要的能源,如果离开数据,任何组织的创新都基本上是空壳。”应当说,数据是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未来任何产业的“燃料”。现在,互联网巨头早已知道数据就是“命脉”,因此会采取相对封闭的办法。即使今天不能完全发挥大数据的价值,但都在守着金矿,不许别人来挖。

如今再反观菜鸟的举动,也就不足为奇了。抢占尽可能多的数据资源,去为自身业务和生态提供动能,这或许是这场数据之争的一大原因。

虽然都说互联网扩张无边界,但在种种商业企图背后所掩藏的商业规律、商业道德,都会在虚拟经济与实体产业相互融合过程中逐一暴露出来,这些将决定着商业生态文明的平衡性和多样化程度。

不可否认,很多公司在这个数字化的互联生态系统中扮演着独裁者的角色,几乎无人可以成功逃脱他们对个人数据的猎取,数据收集的匿名化更是难上加难。

同样,数字化社会也无法摆脱无意或故意操纵篡改数据的风险。当用户数据如今都握于互联网巨头之手,我们更有理由警惕数据霸权主义的出现,也更有理由去维护个人信息的数据主权。

 

避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中立性”平台商业价值凸显

除了数据风险,在商业生态平衡性方面,德意志银行科研部的经济学家托马斯福. 戴普(Thomas F. Dapp)曾指出,网络巨头一定程度上既充当着“裁判员”,同时也扮演着“运动员”的角色。他们利用信息优势封闭市场,为创业者和中小企业平添了越来越多的挑战。

寡头们的围墙花园战略,让少之又少的竞争者有机会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今天我们看到,很多中小企业选择是用有吸引力的产品和服务,接轨到寡头现有的项目组合中。这虽然有利可图,但却大大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和市场地位。

因此,“中立性”平台的价值将在未来商业竞争中得到大幅提升。所谓中立性,就是能够从物理上保障用户运营数据的私密性,同时与客户不存在任何竞争关系。当业务面临“中立性”的问题,比如做电子商务B2C的公司一般不会把数据放到阿里云平台上,既使是在美国,法制很健全、信用很好的情况下,电商平台一样不太敢把数据放到亚马逊的平台上。

对于云服务这样的平台应该如何解决“中立性”的问题?以云计算公司UCloud为例,为企业提供便捷、安全、弹性、可靠的云平台是其业务的核心,并无其他业务分支,首先从业务形态上保证了其平台的中立性。

目前该公司仅开发了一款可安装在主机内部的“监控助手”,为用户提供对主机健康状态的检测,不会查看用户密钥、服务器证书,也不会监测用户各类敏感数据。而监控助手是否安装也完全由用户决定,并支持自由卸载。将插件安装权100%交给用户的原则,显示了对用户数据隐私的尊重,也侧面印证了UCloud这类中立云服务平台的商业理念。

罗素曾说过:“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商业都是如此。随着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趋势进一步加深,有这样一个问题不容回避:互联网在向传统产业渗透的过程中,如何保证不将触手伸得太长,同时又能真正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此次菜鸟顺丰之争,无疑只是两种不同形态产业之间矛盾的一个缩影。

互联网和云计算要成为传统产业的助推器,在商业合作中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而不是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成为碾压者和颠覆者。在融合过程中,任何一方都要尊重已建立的商业生态和秩序,面对商业利益坚守道德底线和边界,只有成为“命运共同体”,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不同商业文明的共生与共荣。

此外,政府还需着力解决产业融合发展、信息互联互通、网络协同规划等问题,并建立跨行业的标准和规则。

菜鸟和顺丰之争已告一段落,但背后所折射出的竞争、企图、利益、道德、规律等商业问题值得人们深思。最后还是要提醒一下,无论对于哪方而言,都不要打着信息安全、客户利益的幌子去行有损用户利益之事,任何不顾用户的行为,最后都将被用户所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