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融合:云基础架构的颠覆者(下)

“互联网+”时代,IT架构对企业提升运营效率和创造商业价值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超融合架构是目前IT架构领域最炙手可热的一个名词。本文试图结合笔者在超融合领域的技术研究、项目实践经验来对超融合架构进行一些解读,包括是什么、市场趋势以及针对一些焦点问题的最佳实践初探。

2
  超融合的市场趋势

IT全新架构理念的推出和产品化落地,必然有众多IT巨头的参与和推动。

在Gartner的魔力象限中,Nutanix目前仍是超融合领域领跑者,继与Dell合作之后,在2016年也与联想集团开展战略合作并推出HX系列产品角逐中国市场。VMware也对VSAN进行持续迭代更新,目前已升级到6.2版本,且基于VSAN已推出软硬一体的超融合解决方案产品EVO:RAIO。联想云服务业务集团也对其2014年推出的自研超融合产品ThinkCloud AIO不断进行产品迭代更新,推出适用于虚拟化及私有云的细分产品系列,并在中国市场树立了一些标杆客户。2016年3月,传统存储巨头EMC基于VMware超融合技术发布了自己的超融合架构产品VxRail;Cisco宣布将推动其HyperFlex实现超融合转型,结合Springpath HCI软件,使Cisco具备在HCI领域和其它主流厂商的竞争能力;HPE的CEO惠特曼也宣布HPE近期将发布新的超融合架构产品,拥抱目前火热且拥挤的超融合市场。由此可见,传统的IT巨头尽皆看到超融合架构的appliance售卖模式可附加的技术价值以及给用户端带来的全新价值,争相进入超融合领域进行市场角逐。

着眼国内市场,据IDC调查数据,2015年中国超融合市场的容量大约是6360万美元,到2019年该数字将实现近10倍增长,达到5.47亿美元。这充分说明了超融合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增量市场。各厂商如何在这个全新架构市场中竞争和合作成为业内普遍关注的问题。2016年1月12日,由联想云服务业务集团、中国电子学会、Nutanix、SMARTX、Maxta、深信服、华云网际和文华在线等众多超融合产业链领衔企业及机构共同发起的超融合产业联盟正式成立,联盟将打破各厂商竞争的格局,通过搭建一个更加开放合作的交流平台,确保超融合产业链上下游厂商的互赢合作与优势互补,共同推动超融合产品创新、市场发展和产业成熟,构建健康的超融合产业生态圈,同时引领企业IT聚变和互联网转型,帮助提升中国经济社会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水平,这标志着中国超融合元年隆重开启。

 

3
超融合焦点问题初探

相比传统架构,目前超融合在用户端仍然处于尝试性部署阶段,有点类似早期的云计算,其技术特点、关键特性以及附加价值让用户比较青睐,但是由于是对传统架构的重构,涉及到接受程度以及部分客户需考虑和现有环境融合的问题,所以实际部署方面观望心理较强。在项目实践中和客户沟通时,关于超融合架构有一些共性问题,希望在此进行一些探讨,根据经验给出一些最佳实践建议。

 

IT领域每个接触到并对超融合感兴趣的人首先会问的问题是:超融合架构适用于什么场景?

 


因为超融合是以虚拟化为中心设计的基础架构,针对虚拟化做了性能、系统可用性、数据特性等多层面优化,所以使用超融合架构的前提是必须采用虚拟化,业务应用需要部署在虚拟化环境中。目前超融合产品供应商提供的架构硬件载体多为双路x86服务器,因此,如果业务应用为CPU处理密集型且部署运行于四路甚至八路x86物理服务器中尚有压力,那么肯定不适合部署于超融合架构的虚拟化环境中。但是,由于超融合架构对于虚拟机需要的存储层I/O性能的大幅提升,大量在传统架构做虚拟化时因为存储层I/O不足而无法部署运行于虚拟化环境的业务应用目前可以实现在超融合架构中的部署。


在使用虚拟化的前提下,如果客户有较重的利旧需求,属于涉及定制开发并需要大量现场交付实施工作的项目,则超融合实施起来难度较大,需要结合具体客户需求进行分析和方案设计。如必须做利旧,不推荐新旧设备放在一个集群的模式,可考虑多集群在上层管理层统一管理的模式,如支持VMware虚拟化技术的超融合平台,可以将原有设备和新建超融合架构各自作为不同Cluster的模式处理,通过vCenter统一管理。不推荐新旧混搭的原因是,由于超融合是在架构层面去除了物理的共享存储设备的全新扁平化架构,而且架构中的服务器节点硬件部件经过供应商优化配置,软件基于硬件进行兼容性和性能等调优及大量实验室验证性测试,以软硬一体的appliance模式进行交付,如果需利旧的设备配置达不到性能需求,比如没有配置SSD硬盘的情形,冷热数据分层等提升性能的软件算法无法发挥作用,这样的设备加入新建的超融合集群中,在付出软件授权费用和服务费用的同时,却得不到和新建节点同样的性能提升,受到木桶效应影响,得不偿失。


总结超融合架构适用的场景是:有新上业务的需求,且业务应用需要部署在虚拟化环境中,没有或仅有较少利旧的需求,业务应用对基础架构的虚拟化I/O性能比较关注,且IT管理员希望简化IT管理、大幅降低整体拥有成本(一般是小幅降低初次购买成本及大幅降低后期运维成本的结合)。如果企业正面临业务转型,比如互联网化业务转型,根据新业务模型难以准确估计所需IT资源用量,需要支撑平台具备好的弹性及水平线性扩展性,这是超融合架构的加分项。目前主流超融合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以及未来产品的趋势均为软硬结合一体化交付的模式,通过appliance的模式实现超融合价值,从而提升用户端IT体验。

以上是对超融合架构适用场景的一个初探,该命题如果深入讨论可以很大,可从行业、业务应用类型等多角度进行深入探讨。后续我们将结合技术研究和项目工作中的实践对于超融合架构的适用场景及常见企业级应用场景的最佳实践进行持续探讨也期待这一系列超融合文章能带来抛砖引玉的效果。

(申明:本文观点均为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公司立场)

 

《超融合:云基础架构的颠覆者(上)》已连载于科技云报道平台。

 

【本文由科技云报道独家首发】

转载请注明“科技云报道”并附本文链接